不论是创新还是开拓国际市场,人才是基础。
冬季,中俄东线北段(黑河长岭)的管道需要长期忍受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一般的钢材难以做到。你可知道,这条钢管长龙长达3300多公里,起自黑龙江黑河市中俄边境,终点是上海,跨越了9个省区市。
惠及多方管网建设的加速,保障了各地用气平稳有序,促进了节能减排,也发挥了产业带动作用一条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时间预计5年,投资巨大,究竟意义何在?要知道,这条管道于2020年投产之后,输量会逐年增加,到2024年,每年将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去年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4%左右。据介绍,中俄东线沿路交替分布着超深冻土、水网沼泽和林地。一方面,完善四大进口通道,构筑天然气多元引进格局,织密进口安全网。目前,D线正在建设之中。为让运管车进来,工人们要提前铺草帘、撒碎石、垫钢板。
一张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天然气管网,正在神州大地铺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覃伟中说,用这么大口径的管道,主要是为了多输送天然气,压力也要够猛,等级达到12兆帕,能把水柱打到1000多米高。另外,中国国有企业还面临着国有控股的特殊审查问题。
但同时,中国能源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政治风险、贸易壁垒、国家安全审查、环境保护法律问题和企业跨文化风险等。国内企业会将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诉求对象,但在一些国家,决定投资项目成败的利益相关方并非政府,而是酋长、宗教团体,甚至是某非政府组织,如中东石油国家。2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中国能源企业需要破解的难题。这就要求中国能源企业应当做好投资前风险评估与筛查工作, 避免投资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加强政策沟通,努力降低政治风险发生概率。
最后,合规化管理,公关先行。对于东道国的经济趋势、就业支持、法律制度、文化等与能源资源相关联的信息,中国能源企业应当加深认知,有效评估,积极与利害部门合作,制定风险预警方案。
为保护自身经济,这些国家或地区往往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设置不同程度的壁垒,中国能源企业将面临许可证、市场准入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国际贸易壁垒。东道国若发生武装冲突、革命、暴恐袭击等都将给能源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2007年《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Foreign Investment and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2007)是美国审查外资并购中国家安全的主要依据,包括关键性基础设施国土安全和关键技术等因素。能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战略目标之外还受到政府与公众舆论的制约。
防范策略中国能源企业应对风险,需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另外,澳大利亚颁布了《外国人收购和接管法》(Foreign Acquisitions and Take-overs Act)以及《外国投资审查法》,对涉及矿产、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外资并购、国外国有企业进行审查。除了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对中国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不能以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概管理所有员工。
其二,对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做好信息评估与风险预警。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标准或法规的企业而言,不仅会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抵制,还可能面临民事处罚或环境集团诉讼,损害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另外,东道国不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相对重要性与国内存在差异。应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家形势,中国能源企业应当组建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着眼未来,关注法律事务的管理,应对国家安全审查、环境保护争议等风险。
21世纪以来,由于能源资源的特殊性,各国纷纷将能源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层面,中国能源企业的海外并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境外审查风险。若中国能源企业不能充分认识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将影响其拓宽海外市场,并导致项目中断、并购失败。因而,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应提前做好战略规划与准备,防范各类风险,确保能源合作顺畅。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以涉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发总统令禁止三一重工在美国的关联企业Ralls公司对美风电项目投资。如能源与环境安全、全球金融危机等都会影响能源企业海外项目的开展。其一,杜绝危险,应从源头解决,防范政治风险尤为重要。
能源企业投资数额大,周期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不稳定且汇率波动性大,国家外汇管制将给中国能源企业开展贸易及投资行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当注意的是,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并非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些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政策与WTO多边贸易体系不相符合。
3 跨国并购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安全审查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必须慎重评估和遵守的程序。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应当防微杜渐、时刻跟进、总结经验。
在市场准入领域,阿联酋对企业投资范围和比例有限制性要求,根据其现行法律规定,在阿联酋境内非自由贸易区设立的公司,本国资本在公司中的份额不得低于51%,但在相关部长与部门协商并报请内阁批准后,可做例外处理。例如,2014年柬埔寨宣布暂停与中国合作开发西南部水电站项目,因具有潜在的环境问题受到缅甸民众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指责和阻扰,并且影响中国企业对缅甸项目投资的积极参与度。
2016年8月,澳大利亚财政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了中国国家电网对澳最大电网Ausgrid公司75亿美元的收购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以涉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发总统令禁止三一重工在美国的关联企业Ralls公司对美风电项目投资。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不能以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概管理所有员工。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境外投资规模显著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1政治风险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易遭受政治风险,主要包括:其一,政府干预风险。其一,杜绝危险,应从源头解决,防范政治风险尤为重要。
若中国能源企业不能充分认识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将影响其拓宽海外市场,并导致项目中断、并购失败。最后,合规化管理,公关先行。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理念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等存在差异,对领导决策、经营目标、工作时间等,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引发企业管理冲突。一些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或者专门制定保护性法律,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
2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中国能源企业需要破解的难题。除环境保护法律问题之外,能源企业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东道国劳工保护、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涉外法律冲突适用等诸多法律问题。对于东道国的经济趋势、就业支持、法律制度、文化等与能源资源相关联的信息,中国能源企业应当加深认知,有效评估,积极与利害部门合作,制定风险预警方案。为保护自身经济,这些国家或地区往往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设置不同程度的壁垒,中国能源企业将面临许可证、市场准入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国际贸易壁垒。
2016年8月,澳大利亚财政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了中国国家电网对澳最大电网Ausgrid公司75亿美元的收购。应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家形势,中国能源企业应当组建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着眼未来,关注法律事务的管理,应对国家安全审查、环境保护争议等风险。
4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美国1988年《埃克森费罗里奥修正案》(Exon-Florio Amendment)赋予美国总统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以阻止可能损害国家安全的外国收购、合并与兼并。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标准或法规的企业而言,不仅会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抵制,还可能面临民事处罚或环境集团诉讼,损害公司的形象和利益。因而,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应提前做好战略规划与准备,防范各类风险,确保能源合作顺畅。